首页 3分快三人工在线计划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中国十大行书——每件传奇背后,都至少藏有一个历史故事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6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前言

中国书法史上的“十大行书”,是历代书法家创作的经典行书作品。

每一幅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,而且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。

图片

第一: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
公元353年,书圣——王羲之与友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修禊(一种祈福仪式),饮酒赋诗。

见此情形,王羲之即兴写下《兰亭序》,记录了这一雅集盛况。

图片

传说王羲之酒醒后多次重写《兰亭序》,但都无法超越原作。

据信,此贴真迹随葬唐太宗昭陵,从此失传,现存均为摹本。

而冯承素摹本神光不灭,成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现藏故宫博物院。

米芾泣叹:“锋势八面,云鹤游天!摹本尚存宇宙清气,况真迹耶?”

图片

第二: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
安史之乱期间,以楷书和行书著称的颜真卿,其侄子颜季明为国捐躯。

得知消息后,颜真卿悲愤交加,写下《祭侄文稿》以祭奠亡侄。

图片

这篇作品是颜真卿在极度悲痛中一气呵成,笔触激昂悲壮,被誉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

苏轼泣评:“书至于颜鲁公,忠义贯日月,此帖笔法可学,悲怆不可复得!”

图片

第三:苏轼《黄州寒食诗帖》

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在寒食节时写下两首诗,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
图片

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寒食节,苦雨小屋如渔舟,悲愤挥就《寒食诗帖》。

笔锋由沉郁转癫狂,“死灰吹不起”五字枯墨如血泪迸溅,被誉“天下第三行书”,现藏台北故宫。

黄庭坚跋:“此书兼颜鲁公、杨少师笔意,试使东坡复为之,未必及此。”

图片

第四:王珣《伯远帖》

东晋书法家王珣(王羲之侄子)写给朋友的一封信,内容简短,但书法流畅自然。

图片

《伯远帖》是东晋唯一传世名家真迹,48字行书问候病中堂兄,笔锋如云鹤游天,启董其昌“晋人风骨”之叹。

千年间历经宋徽宗题签、乾隆“三希堂”秘藏,民国时被溥仪偷运出宫,1951年周恩来特批重金购回,终成故宫镇院之宝。

启功盛赞:“王珣潇洒古澹,犹见永和遗韵,唐摹《兰亭》亦逊其真!”

图片

第五:杨凝式《韭花帖》

唐末五代,杨凝式午睡醒后饥肠辘辘,恰逢友人赠韭花配羊肉,顿觉珍馐美味,信手挥毫致谢。

图片

这篇率性书札因笔法散逸、意趣天成,被誉“天下第五行书”。

更因馋嘴成就的雅事,而得名“饿帖”,千年传为佳话。

饱腹后乘兴疾书,疏朗章法如韭叶参差,萧散之气破唐楷严整。

图片

第六:柳公权《蒙诏帖》

唐朝中期官员、书法家、诗人柳公权《蒙诏帖》,以27字行书自述年老任闲职的无奈,因笔法雄健恣肆被誉为“天下第六行书”。

图片

却因“出守翰林”称谓不符、前后笔力悬殊,引发启功(疑宋人仿本)与谢稚柳(定真迹)的千年真伪之争,现藏故宫博物院。

虽真伪成谜,其冲破唐楷法度的欹侧章法、枯润相生的线条,仍被周必大赞“沉着痛快,欧虞褚薛不足道”。

图片

第七:欧阳询《张翰思鲈帖》

唐朝大臣、书法家欧阳询暮年书《张翰思鲈帖》,借西晋名士张翰因秋风思乡、弃官归隐之事,暗喻自身宦海沉浮的落寞。

图片

此作品笔法险劲如"孤峰崛起",被宋徽宗赞为"天下第七行书",今藏故宫博物院。

帖中字体修长峻利,宋徽宗题跋称其"猛锐长驱",乾隆刮名题词仍难掩锋芒。

图片

第八:米芾《蜀素帖》

北宋书法家、画家米芾应湖州太守林希之邀,在难染墨的蜀素上即兴挥毫八首诗。

图片

酒酣笔疾如狮子搏兔,自称“平生得意书”,终成“中华第一美帖”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赵孟頫叹其“八面出锋”,启功称“醉墨破茧处,正是宋人尚意之魂”。

图片

第九:黄庭坚《松风阁诗帖》

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贬谪途中,夜宿鄂州西山,听闻苏轼病逝,悲愤挥毫作《松风阁诗帖》。

图片

枯笔如松针怒张,长枪大戟般的线条刺破北宋党争阴霾,终成“天下第九行书”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启功称其“笔能扛鼎”,林散之临摹三十载悟得“疾涩之道”,千年墨痕犹带松风呜咽。

图片

第十:李建中《土母帖》

北宋书画家李建中,晚年居洛阳时书《土母帖》,以104字行书致友,商议土母矿产、宅地琐事,竟成“天下第十行书”。

图片

其字如丰肌美人,神清骨秀,融晋唐法度,启宋代尚意书风,现藏台北故宫。

黄庭坚盛赞“肥不剩肉,如美女丰肌神清”,帖中“耳”字悬针枯笔成点睛妙笔。

图片

后语

中国“十大行书”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,更是历史文化的缩影。

其每一幅作品背后,都至少藏有一个历史故事,反映出作者的人生经历、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等。

这些作品历经千年流传,至今仍为世人赞叹,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不朽经典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3分快三人工在线计划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